发布时间:2025-02-22 10:33:03    次浏览
河南商报记者刘诗泉网购人群越来越大,让第三方支付持续火热,2013年年初至2014年一季度,移动支付业务金额已经以200%的增速“疯长”了5个季度。5月26日,央行发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电子支付业务增长较快,移动支付业务保持高位增长。现状移动支付保持高增长自2011年5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向支付宝、易宝支付、快钱、财付通、银联、汇付天下等27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下发“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又称支付牌照),至今已过去3年。随后,央行相继于2012年、2013年发放了5批共220余张支付牌照,这些获得支付牌照的企业,均以自己独特的运营模式活跃在一线。5月26日,央行发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电子支付业务增长较快,移动支付业务保持高位增长。第一季度,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70.67亿笔,金额292.8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92%和34.60%。其中,网上支付业务63.16亿笔,金额287.7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31%和33.81%;移动支付业务6.59亿笔,金额3.8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2.20%和255.37%。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移动支付是未来发展趋势,我国还处于移动支付发展的初期阶段,目前达到200%的增长速度是很正常的。在初期阶段增长还会持续,而达到一定规模才可能会下跌。央行数据还显示,第一季度,支付机构发生网络支付业务64.70亿笔,金额4.9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47%和161.85%。网络支付业务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和数字电视支付。未来移动支付带来新一轮冲击如果说电子商务的崛起成就了第三方支付的第一个黄金十年,而随着3G、4G技术的发展,下一轮变革的冲击力无疑主要来自于移动支付。易宝支付近日发布的调研结果显示,只有1.12%的网民从不使用移动支付方式进行支付,移动支付普及率极高。对第三方支付行业来说,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移动支付打破了线上线下的界限,从而将整个市场从网上约2万亿元的规模,扩大到了线上线下约30万亿元甚至更大的规模。专家分析说,在移动支付的冲击之下,未来几年,第三方支付将迎来洗牌期。目前250多家获牌企业中,最终能够健康存活下来的将不到100家,90%的市场份额将会集中在10家企业手中。链接市场催生的行业电子支付是指客户通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发起的支付业务,包括网上支付、电话支付和移动支付三种业务类型。移动支付近年来迅速成为一种流行的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最初作为银行的补充角色出现。国内第一家第三方支付企业成立于1998年左右,2001年第三方支付系统正式运营。2003年初步形成规模,同年也诞生了第一批最具影响力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如支付宝、易宝支付等。2004年开始,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进入快速井喷期,市场规模成倍增长。央行颁发“支付牌照”使第三方支付行业出现分水岭,此前行业人士对于“身份”的担忧终于被打消。过去3年,面对这个数十万亿元的市场,各家支付企业纷纷采用差异化战略,紧锣密鼓布局,成就了第三方支付2011至2014年三年黄金期。